污水处理行业竞争格局、经营模式、发展影响因素及未来前景分析
一、污水处理行业定义及需求
污水处理行业是指行业通过物理法、生物法等手段,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使污水的水体能够达到排放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污水处理行业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污水处理,包括工业废水的处理和生活污水的处理;二是污水再回收利用,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属于污水的深度处理;三是污泥处理,是指针对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进行填埋等处理。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水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危害。因此,健全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提升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技术,保障水生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污水处理行业作为社会生产的最终阶段,其行业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末端处理。从污水处理的流程上看,污染水源在经过处理后,进入自然水体或中水回用系统,进行水资源的下一次循环;从供需关系上看,作为“治理服务”的公益性行业,污水处理行业的下游是“服务”需求者,也就是与政府形成需求关系。
二、污水处理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我国污水处理产业发展较晚,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前,我国污水处理的需求主要是以工业和国防为主。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污水处理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
(1)国际水务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大型项目竞争优势明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政策的颁布以及允许社会资本、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污水处理行业,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市场化探索拉开了序幕。一批国际水务巨头包括威立雅水务集团、苏伊士环境集团、泰晤士水务、柏林水务集团等凭借其品牌、资本等优势通过直接投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陆续大规模进入中国污水处理市场,取得了市场先导地位。在大型项目中,跨国水务集团由于资本实力雄厚及技术先进,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在中小型项目中,由于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竞争优势不明显。
(2)国有企业采用改制、并购等方式,业务规模迅速扩张
2002年9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发了《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要求转变污水处理设施只能由政府投资、国有单位运营管理的观念,现有从事城市污水运营的事业单位,按《公司法》改制成独立的企业法人,不具备改制条件的与政府部门签订委托运营合同,建立以特许经营制度为核心的管理体制。随着改革政策制度的陆续颁布,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批大型国有上市企业如北控水务、首创股份、兴蓉投资、创业环保等,通过并购等方式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丰富的社会资源等优势迅速发展壮大,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拓抢占市场,成为跨国水务企业强力的竞争对手。
(3)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势头强劲
近年来,随着国家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以桑德集团、国祯环保、鹏鹞环保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凭借着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机制、技术创新等优势迅速崛起,成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行业新生力量,在区域市场及细分市场开始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跨国水务巨头、大型国有上市企业、优秀民营企业构成了当前我国污水处理行业主要的市场化竞争主体。
目前,中国的污水处理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随着我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断扩大,污水处理产业市场化服务需求将逐步突出,行业将呈现资源整合与跨区域发展的趋势,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具有良好市场信誉、资金实力、技术与服务领先的企业将加快其扩张的步伐,未来行业的集中度将逐步提高。
污水处理行业是指行业通过物理法、生物法等手段,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使污水的水体能够达到排放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污水处理行业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污水处理,包括工业废水的处理和生活污水的处理;二是污水再回收利用,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属于污水的深度处理;三是污泥处理,是指针对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进行填埋等处理。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水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危害。因此,健全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提升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技术,保障水生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污水处理行业作为社会生产的最终阶段,其行业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末端处理。从污水处理的流程上看,污染水源在经过处理后,进入自然水体或中水回用系统,进行水资源的下一次循环;从供需关系上看,作为“治理服务”的公益性行业,污水处理行业的下游是“服务”需求者,也就是与政府形成需求关系。
二、污水处理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我国污水处理产业发展较晚,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前,我国污水处理的需求主要是以工业和国防为主。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污水处理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
(1)国际水务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大型项目竞争优势明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政策的颁布以及允许社会资本、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污水处理行业,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市场化探索拉开了序幕。一批国际水务巨头包括威立雅水务集团、苏伊士环境集团、泰晤士水务、柏林水务集团等凭借其品牌、资本等优势通过直接投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陆续大规模进入中国污水处理市场,取得了市场先导地位。在大型项目中,跨国水务集团由于资本实力雄厚及技术先进,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在中小型项目中,由于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竞争优势不明显。
(2)国有企业采用改制、并购等方式,业务规模迅速扩张
2002年9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发了《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要求转变污水处理设施只能由政府投资、国有单位运营管理的观念,现有从事城市污水运营的事业单位,按《公司法》改制成独立的企业法人,不具备改制条件的与政府部门签订委托运营合同,建立以特许经营制度为核心的管理体制。随着改革政策制度的陆续颁布,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批大型国有上市企业如北控水务、首创股份、兴蓉投资、创业环保等,通过并购等方式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丰富的社会资源等优势迅速发展壮大,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拓抢占市场,成为跨国水务企业强力的竞争对手。
(3)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势头强劲
近年来,随着国家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以桑德集团、国祯环保、鹏鹞环保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凭借着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机制、技术创新等优势迅速崛起,成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行业新生力量,在区域市场及细分市场开始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跨国水务巨头、大型国有上市企业、优秀民营企业构成了当前我国污水处理行业主要的市场化竞争主体。
目前,中国的污水处理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随着我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断扩大,污水处理产业市场化服务需求将逐步突出,行业将呈现资源整合与跨区域发展的趋势,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具有良好市场信誉、资金实力、技术与服务领先的企业将加快其扩张的步伐,未来行业的集中度将逐步提高。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主要企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污水处理行业主要经营模式分析
目前行业内主要的经营服务可分为建设期服务、运营期服务和投资运营服务三大类型,其中,行业内比较常见且特有的经营模式有:
1、以“环境工程EPC”模式提供建设期服务
环境工程EPC模式是指受客户委托,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污水处理环境工程的设计、设备采购、工程施工、安装调试、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服务,并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2、以“委托运营”模式提供运营期服务
委托运营模式指由客户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委托企业进行专业化运营,并支付一定的运营费用。降低了客户运营成本,同时降低企业前期资金投入风险。
3、投资运营服务模式
BOT模式是由企业与政府或其授权方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由企业新设项目公司,在协议约定的期限内,由项目公司承担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在运营期间,项目公司向政府收取污水处理费用,以此来支付营运成本并获取投资回报。特许经营期结束,项目公司将污水处理设施整体无偿移交给政府。
TOT模式是指由政府或其授权方将建设好的污水处理设施在一定期限内的特许经营权有偿转让给企业进行运营管理。企业向政府收取污水处理费用,以此来支付营运成本并获取投资回报。特许经营期结束,企业将污水处理设施整体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或其授权方。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采用BOT、TOT、BOO、委托运营等运作方式完成污水处理项目。目前,PPP模式是国家政府部门积极推进的一项合作模式,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并建立多种可选择运作方式来提高污水处理项目的运营效率、优化风险分配、促进创新和公平竞争。
四、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支持将有力推动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
环保行业是一个政策引导型行业,政策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环保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近年来,政府水处理行业政策密集出台。国家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等有利政策的陆续推出,将有力推动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
(2)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为污水处理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而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经济每增长到一定时期,各级政府对于环保的重视往往会大于经济增长。国家对于环保重视程度加强,整个环保产业包括污水处理行业将会受益。
(3)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的提高有利于提升运营企业盈利能力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收费价格普遍偏低且存在部分市县未征收污水处理费的情况。2015年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公布了《关于制定和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收费标准要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设施的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2016年底前,设市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吨应调整至居民不低于0.95元,非居民不低于1.40元;县城、重点建制镇原则上每吨应调整至居民不低于0.85元,非居民不低于1.2元。已经达到最低收费标准但尚未补偿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应当结合污染防治形势等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对于未征收污水处理费的市、县和重点建制镇,最迟应于2015年底前开征。污水处理收费的提高有望改善污水处理运营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对污水处理运营项目的接手动力。
(4)运营模式多样化的探索和推广有利于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关于印发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这些政策为引入PPP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污水处理行业中引入PPP模式,有利于减缓政府财政压力、改善经营体制、提高管理水平、推动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升级等优势。PPP模式的推行为行业内各企业的业务合作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有效促进企业扩大业务规模,也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不利因素
(1)行业多头管理
污水处理行业涉及主管部门较多,环保部是我国环保行业的主管部门,各级环保部门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住建部负责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的行政管理;水利部门负责审定污水处理工程附近水域纳污能力以及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发改委负责宏观管理,制定产业政策。多头管理会导致职能交叉的情况,且不同部门间行业标准、收费标准不能统一,导致办事效率低下。
(2)管网建设滞后
污水处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经历了进水、污水处理及排水等阶段。在污水处理环节需进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来满足其要求,在进水及排水环节需进行管网的建设。目前我国管网整体普及率较低,大量污水因缺乏管网的输送而直接进行排放,致使较多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没有及时发挥环保效益;已有的管网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可能对经过处理的用水造成二次污染。管网建设滞后将导致污水直接排放、用水二次污染等问题,将影响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
(3)专业化运营程度不高
污水处理行业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市场化运作时间较短,市场化运营程度依然不高。行业内多数企业的人员素质偏低且缺乏先进高效的技术。由于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成本控制及激励机制,各企业无法有效地控制运营成本及保证污水处理质量。同时,由于我国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普遍偏低,导致污水处理企业的盈利空间较少,且由于该行业具有前期资金投入较大且资金回收期较长的特点,行业内企业的生存压力巨大,无法在人员培训及良好配置、技术研发与创新等核心问题上投入较多资金。在行业内,目前各企业发展良莠不齐,专业化运营程度整体不高。
(4)缺乏配套融资工具
污水处理行业具有前期资金投入大、投资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因而对行业内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大多数污水处理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依然为银行借款,融资成本较高。目前,行业内缺乏与其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收益较低、长期、稳定的金融配套工具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五、污水处理行业前景展望分析
(1)国家政策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我国对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行,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多部与水环境改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国家利好政策的持续发布,有利于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建设规模和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是行业整体持续稳步的发展的重要动力。
(2)中小城镇、农村污水处理市场为行业提供新的机遇
2013年,国家环保部发布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投资成本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指导。随着“美丽乡村”概念的提出、生态农业建设政策的推行落实,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污水处理的背景下,针对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必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关注领域,预计成为污水处理行业的新一轮增长点。
(3)污水处理标准提高带动提标改造行业技术进步,并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九十年代以来,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但未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处理后的排放水质做出严格规定。目前,我国污水排放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偏低。根据出台的“水十条”以及新《环保法》相关条例,都对污水排放提高了标准。在监管趋严的形势下,部分污水处理厂已进入规模化提标改造阶段,将水质由二级/一级B提升至一级A标准。若“十三五”期间存量污水厂及新建污水处理厂均实现排水标准达到一级A标,按水质由二级/一级B提升至一级平均投资1000-1200元/吨计算,改造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
(4)新模式探索将推动行业市场化改革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另一发展趋势就是大力推行第三方治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染减排和排污权交易。2015年5月26日,财政部、环保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中,要求水污染防治领域推广运用PPP模式。地方各财政部门要统筹运营水污染防治专项等相关资金,对PPP项目予以适度政策倾斜。目前我国现有市场污水处理容量大部分掌握在政府所控制的污水处理厂手中。
同时,污水处理所需资金与政府财政收入、工业企业收入息息相关。若采用PPP模式引进民间资本,将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的污水处理容量逐步释放。这不仅有效帮助政府去杠杆化,还有助于提升污水处理厂的经营能力以及整体污水处理质量。近期我国部分省市已释放出过亿元PPP项目。于污水处理企业而言,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市场集中度较低,运营市场空间提升或将有效促进行业整合。
目前行业内主要的经营服务可分为建设期服务、运营期服务和投资运营服务三大类型,其中,行业内比较常见且特有的经营模式有:
1、以“环境工程EPC”模式提供建设期服务
环境工程EPC模式是指受客户委托,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污水处理环境工程的设计、设备采购、工程施工、安装调试、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服务,并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2、以“委托运营”模式提供运营期服务
委托运营模式指由客户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委托企业进行专业化运营,并支付一定的运营费用。降低了客户运营成本,同时降低企业前期资金投入风险。
3、投资运营服务模式
BOT模式是由企业与政府或其授权方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由企业新设项目公司,在协议约定的期限内,由项目公司承担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在运营期间,项目公司向政府收取污水处理费用,以此来支付营运成本并获取投资回报。特许经营期结束,项目公司将污水处理设施整体无偿移交给政府。
TOT模式是指由政府或其授权方将建设好的污水处理设施在一定期限内的特许经营权有偿转让给企业进行运营管理。企业向政府收取污水处理费用,以此来支付营运成本并获取投资回报。特许经营期结束,企业将污水处理设施整体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或其授权方。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采用BOT、TOT、BOO、委托运营等运作方式完成污水处理项目。目前,PPP模式是国家政府部门积极推进的一项合作模式,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并建立多种可选择运作方式来提高污水处理项目的运营效率、优化风险分配、促进创新和公平竞争。
四、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支持将有力推动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
环保行业是一个政策引导型行业,政策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环保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近年来,政府水处理行业政策密集出台。国家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等有利政策的陆续推出,将有力推动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
(2)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为污水处理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而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经济每增长到一定时期,各级政府对于环保的重视往往会大于经济增长。国家对于环保重视程度加强,整个环保产业包括污水处理行业将会受益。
(3)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的提高有利于提升运营企业盈利能力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收费价格普遍偏低且存在部分市县未征收污水处理费的情况。2015年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公布了《关于制定和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收费标准要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设施的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2016年底前,设市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吨应调整至居民不低于0.95元,非居民不低于1.40元;县城、重点建制镇原则上每吨应调整至居民不低于0.85元,非居民不低于1.2元。已经达到最低收费标准但尚未补偿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应当结合污染防治形势等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对于未征收污水处理费的市、县和重点建制镇,最迟应于2015年底前开征。污水处理收费的提高有望改善污水处理运营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对污水处理运营项目的接手动力。
(4)运营模式多样化的探索和推广有利于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关于印发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这些政策为引入PPP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污水处理行业中引入PPP模式,有利于减缓政府财政压力、改善经营体制、提高管理水平、推动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升级等优势。PPP模式的推行为行业内各企业的业务合作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有效促进企业扩大业务规模,也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不利因素
(1)行业多头管理
污水处理行业涉及主管部门较多,环保部是我国环保行业的主管部门,各级环保部门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住建部负责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的行政管理;水利部门负责审定污水处理工程附近水域纳污能力以及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发改委负责宏观管理,制定产业政策。多头管理会导致职能交叉的情况,且不同部门间行业标准、收费标准不能统一,导致办事效率低下。
(2)管网建设滞后
污水处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经历了进水、污水处理及排水等阶段。在污水处理环节需进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来满足其要求,在进水及排水环节需进行管网的建设。目前我国管网整体普及率较低,大量污水因缺乏管网的输送而直接进行排放,致使较多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没有及时发挥环保效益;已有的管网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可能对经过处理的用水造成二次污染。管网建设滞后将导致污水直接排放、用水二次污染等问题,将影响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
(3)专业化运营程度不高
污水处理行业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市场化运作时间较短,市场化运营程度依然不高。行业内多数企业的人员素质偏低且缺乏先进高效的技术。由于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成本控制及激励机制,各企业无法有效地控制运营成本及保证污水处理质量。同时,由于我国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普遍偏低,导致污水处理企业的盈利空间较少,且由于该行业具有前期资金投入较大且资金回收期较长的特点,行业内企业的生存压力巨大,无法在人员培训及良好配置、技术研发与创新等核心问题上投入较多资金。在行业内,目前各企业发展良莠不齐,专业化运营程度整体不高。
(4)缺乏配套融资工具
污水处理行业具有前期资金投入大、投资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因而对行业内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大多数污水处理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依然为银行借款,融资成本较高。目前,行业内缺乏与其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收益较低、长期、稳定的金融配套工具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五、污水处理行业前景展望分析
(1)国家政策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我国对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行,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多部与水环境改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国家利好政策的持续发布,有利于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建设规模和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是行业整体持续稳步的发展的重要动力。
(2)中小城镇、农村污水处理市场为行业提供新的机遇
2013年,国家环保部发布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投资成本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指导。随着“美丽乡村”概念的提出、生态农业建设政策的推行落实,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污水处理的背景下,针对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必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关注领域,预计成为污水处理行业的新一轮增长点。
(3)污水处理标准提高带动提标改造行业技术进步,并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九十年代以来,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但未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处理后的排放水质做出严格规定。目前,我国污水排放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偏低。根据出台的“水十条”以及新《环保法》相关条例,都对污水排放提高了标准。在监管趋严的形势下,部分污水处理厂已进入规模化提标改造阶段,将水质由二级/一级B提升至一级A标准。若“十三五”期间存量污水厂及新建污水处理厂均实现排水标准达到一级A标,按水质由二级/一级B提升至一级平均投资1000-1200元/吨计算,改造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
(4)新模式探索将推动行业市场化改革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另一发展趋势就是大力推行第三方治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染减排和排污权交易。2015年5月26日,财政部、环保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中,要求水污染防治领域推广运用PPP模式。地方各财政部门要统筹运营水污染防治专项等相关资金,对PPP项目予以适度政策倾斜。目前我国现有市场污水处理容量大部分掌握在政府所控制的污水处理厂手中。
同时,污水处理所需资金与政府财政收入、工业企业收入息息相关。若采用PPP模式引进民间资本,将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的污水处理容量逐步释放。这不仅有效帮助政府去杠杆化,还有助于提升污水处理厂的经营能力以及整体污水处理质量。近期我国部分省市已释放出过亿元PPP项目。于污水处理企业而言,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市场集中度较低,运营市场空间提升或将有效促进行业整合。